餐厅获得了增量订单,而不是在存量订单里左右腾挪
文 | 莫云
正式进入外卖行业70余天后,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了2000万单,从1000万单到2000万单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爆发的订单量背后,一家家门店的外卖生意逐渐好做起来——不仅单量整体增加,单均收益也有所提升。
长沙一家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李婕(化名)明显感觉到了自家品牌外卖订单的增长:“这一个月以来,我们的外卖订单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2倍。”增长主要来自京东外卖。
这个品牌在长沙一共有36家门店,其中大多数是加盟店。相比专业做加盟店的品牌,它的加盟商大多是创始人的朋友和同学,因此李婕很清楚每一家店的经营情况。3月底左右,她的全部门店都入驻了京东。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的门店一天可以在京东外卖做到500多单,差的也能做到100单。京东外卖显示,该品牌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0万。
“现在,平均下来一家店每天可以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李婕表示。
餐厅获得2倍订单增量,1单利润抵3单
京东在2月宣布做外卖时表示,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其后入驻的商家佣金不超过5%。平台上的百万商家们,都在享受这一政策。
早在2月底,有着800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祥客基就着手让部分门店入驻京东外卖。祥客基主营鲍汁肥牛鸡公煲,此前单家门店每天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单量总和平均在90单左右。
“餐饮市场经营不容易,看到一个新的外卖渠道,自然想去试一试。”祥客基的运营负责人胡俊杰说道。不过,一个新平台出来,最早他们也是持观望的态度,“我们不确定它会怎么发展,会不会不稳定,就拿一些门店出来测试。”目前,祥客基共有200余家门店开通了京东外卖。
4月11日,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活动全面上线,消费者每天最多可以获得20元外卖补贴。活动至今仍在进行。
百补活动迅速拉高了京东外卖的单量。再加之另外两个平台的竞争,门店整体单量大增。“我们的一家高品质店,在京东上最高一天做了200多单外卖,同一天另外两个平台加起来不到400单。”胡俊杰表示,最近一个月测试下来,上京东之后外卖订单量整体增加,京东、美团、饿了么三个平台的总和,大于原先两个平台的总和。
也就是说,餐厅获得了增量订单,而不是在存量订单里左右腾挪。李婕也对此深有感触。不少商家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账单:京东外卖的每单利润抵得上其他平台2-3单。
“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有信心的,因为在正常的房租、人员开支之下,多了生意,就摊薄了成本。”胡俊杰认为,交易额上升了,门店存活率提高,对品牌方和加盟商都是好事。
与此同时,由于京东目前不对商家进行抽佣,商家只需要支付每单3元的履约服务费,也就是配送费。补贴活动期间商家也会和平台沟通,承担部分补贴。整体算下来,做京东外卖商家们的利润空间更大一些。
骑手小潘在武汉跑了近两年的外卖。他往来于各家门店取餐。据小潘观察,有些店这段时间京东的外卖订单快速增长,他取餐时常常看到京东外卖的单子在同一时段高于其他两家平台,商家们也越来越多地向京东外卖倾斜。
死磕品质,入驻通过率不足4成、清退门店8000家
京东进入外卖行业时就宣布只招募面向线下经营的“品质餐厅”,不允许幽灵外卖上线。三个多月来,已经有超过150万家餐饮门店进驻京东平台。相比过去档口外卖、幽灵外卖给消费者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堂食餐厅的外卖正在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其他平台上单店月销量上万单的,订单量高得吓人的,基本上都是纯外卖店。”李婕认为,京东能在“质”和“量”间坚定地选择“质”,能在这一块坚持做下去,对食品安全是好事,对消费者也更负责任。
京东外卖一位工作人员的朋友圈披露了几组数据:门店入驻通过率不到40%,在150万门店中清退了约8000家纯外卖店,漏网之鱼的占比在0.5%。
京东方面表示,做外卖业务,希望让用户吃得放心、安全、实惠;让坚守品质的餐厅赚到它们应赚的钱。商家们普遍认为,京东平台对于品质的定位更有助于他们在消费者选择中被看见。
这一举措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很多过去因食品安全问题不敢点外卖的用户,因品质定位而选择京东。用户笑言:无论是否在京东点外卖,都要在京东“查”外卖。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心得,点外卖前先上京东看看该门店是否上线,确保是京东审核通过的门店,再比价下单。
百亿补贴后,京东对于外卖持续性的投入让市场和商家看到了京东做外卖的决心。不过,对于未来走势很多商家们也有冷静的思考。李婕表示:“新的平台不可能一直这样烧钱下去。我现在只想把产品品质做好,接住它的流量,让更多客户认识品牌,就算后面平台促销力度减弱了,我也已经用产品本身留下了客户,能转化成回头客。”
京东的流量对于李婕来说是一个机会,而品质是他们抓住和利用机会最好的方式。
对此,长沙一家饭团三明治店“婶婶手作”的老板也有自己的心得。“外卖我做了五六年,这个行业变化很大,一开始是泼天流量,到后来不做没订单、做了不赚钱。”她说:“但是有一个新平台加入竞争,对商家总是好事,有竞争才有进步。”
“婶婶手作”在3月底上线京东外卖。这家店的老板一开始从新闻上关注到京东外卖的事,就自己琢磨开店,但是流程没搞明白,没多久地推业务员就登门,双方一拍即合。这一个月来,她的门店整体收入也增加了大约20%。
除了商家,骑手们也正在被京东外卖吸引。小潘自从上个月从同行那里听闻京东外卖单量大增、单价更高后,他便注册成为了一名达达骑手,主送京东外卖的单子,也期待着成为全职骑手的那天。
4月27日,京东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全职骑手的招聘力度,在首批开放全职骑手招募的130多个城市内,除五险一金外,再为全职骑手提供保底收入和职业发展通道,并且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城市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三个月,京东将招聘10万名全职骑手,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平均缴纳2000元左右五险一金,骑手还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福利。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职骑手入职前3个月,公司会提供至少5000元的保底工资,多劳多得。
京东外卖正式上线至今,在餐饮商家看来,京东外卖的加入改变了行业原本的竞争格局,京东抛出了一系列利好商家的政策,也推动了其他平台开始转变。三方角逐下,商家的处境、收入比之前好了很多。对于商家们来说,经过数月的经营,京东外卖的订单量和利润空间都得到市场和时间的验证——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业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