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赴港IPO的传闻由来已久,最近终于靴子落地——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向着“A+H”股汽车巨头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Wind数据显示,赛力斯当前市值超2000亿元。按张兴海通过小康控股和渝安工业对赛力斯的持股比例估算,其个人身家已接近260亿元。
一旦港股IPO成功,随着股本扩大,赛力斯市值和张兴海身家大概率还会水涨船高。
那么,赛力斯有何实力顺利闯关赴港IPO?IPO之后,赛力斯还有什么待完成的课题?
扭亏为盈、国资护航,赛力斯风光正盛
2024年,赛力斯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赛力斯是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经营业绩的显著提升: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35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451亿元,同比增长305.5%;
不但如此,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7.2%增加至2024年的23.8%,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突出其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家企业的成功,往往源于实业根基与资本运作的深度融合,赛力斯能做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便是深谙此道的典型范例。
在实业领域,赛力斯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于2024年实现销量爆发式增长。
全年汽车总销量近50万辆,其中明星品牌问界表现尤为亮眼,全年累计交付38.71万辆,同比激增268%,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存在,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实业竞争力。
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
在资本层面,赛力斯构建起极具优势的资源矩阵,依托国资战略支持与华为技术赋能,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后盾。
作为赛力斯重要股东,东风集团持有20%股权,凭借深厚产业资源,在多维度持续与赛力斯展开资源帮助。
拿金融方面来说,赛力斯和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从2023年起就是“好搭档”,合作层面包括: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融资授信、每日存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800百万元的存款服务及结算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等其他金融服务。
赛力斯还与东风集团的物流展开合作,可以把对方积攒的物流设备渠道资源直接拿过来用。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团队中也有东风集团的身影:爱企业查显示,赛力斯非执行董事尤峥,同时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非执行董事李玮,同时现任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兼合资合作管理部总经理;非执行董事周昌玲,同时现任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总经理;
除了来自武汉的东风集团,赛力斯背后的国资力量还有重庆国资委,而最为业界所称道的,莫过于重庆国资助力赛力斯拿下“超级工厂”,助力问界“垂直上量”。
去年年底,赛力斯宣布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
龙盛新能源的股东均为国有企业:重庆产业母基金由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最终控制,而两江产业集团及两江投资集团均由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最终控制。
在这桩交易中,龙盛新能源的交易价格确定为81.64亿元。该公司的三名股东将以66.39元/股的价格,获得赛力斯约1.23亿股股份,这意味着,重庆国资将成为赛力斯的重要股东。
除此之外,高管团队中也有重庆国资身影,执行董事尹先知,之前是重庆市沙坪坝区财政局原局长。
通过国资力量的助推,赛力斯获得了超级工厂的所有权,保障公司产品生产端安全稳定,提高公司重要业务的资产完整性和控制力,而且还省下一笔长期租金。
而对于赛力斯至关重要的华为,其实并没有入股赛力斯,而是赛力斯入股了华为旗下的引望。
收购深圳引望的工商变更登记已于2025年3月31日完成,据此,华为、赛力斯汽车及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深圳引望80%、10%及10%的股权。
和华为的这一协议不但证明了双方在未来长期保持当前合作的意愿,更是保障了问界品牌能够优先拿到华为各项最新的技术。
未来,赛力斯继续保持开放合作:“我们已经并可能在未来与不同第三方建立战略联盟,包括合资企业或少数股权投资,以不时推进我们的业务目标。”
伴随汽车产业整合浪潮席卷而来,车企间的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赛力斯在未来会拉来其他大股东的投资也说不定。
除了实业和资本的双重实力,股东定期分红,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
招股书指出,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情况下,赛力斯每年向股东现金分配股利不低于我们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0%。于2024年,赛力斯已制定2023至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
招股书指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本公司已根据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向251名参加对象授出尚未归属的标的股份,合共3,839,100股A股,在尚未归属的标的股份中,本公司11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及240名参加对象分别获授予604,000股A股及3,235,100股A股。
扭亏为盈当年,赛力斯便回报股东,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粘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有一定的家族色彩,比如张兴海的儿子张正萍担任执行董事,因此,张兴海家族在此次分红中也获利不少。
87%资产负债率、高度依赖国内市场,赛力斯后劲不足
赛力斯销量高歌猛进带来的“副作用”,是负债相关的财务数据释放危险信号。
2024年,赛力斯的应付账款较2023年大幅增加近两倍,负债压力不容忽视。
从偿债能力指标看,赛力斯87%的高资产负债率已接近行业警戒区间;0.86流动比率则显著低于1的安全阀值,居高不下的流动负债净额也说明了这一点。
赛力斯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隐忧,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
除去赛力斯自身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从市场大环境看,赛力斯也有隐忧。
招股书显示,其97%的营收均来自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僧多粥少”,赛力斯的王牌之一华为也和其他车企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合作,虽然赛力斯仍然是华为的“亲儿子”,但其仍需未雨绸缪。
况且2025年,比亚迪掀起“智驾平权”狂潮,众多车企已纷纷跟进,虽然目前无法在智驾影响力上匹敌华为,但赛力斯的优势窗口期,正在逐渐减弱,需要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这也直接反映在了赛力斯近几个月的销量上:2025年以来,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并不佳,1月销量为17906辆,同比下滑51.39%;2月销量为17841辆,同比下滑41.04%;3月销量18805辆,同比下滑32.19%。
连续三个月销量同比出现下滑,说明赛力斯的后劲不足,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这也是赛力斯此次赴港IPO的直接意图:通过这笔融资,投入自主研发和进军国际化两大业务。
但就算赴港IPO成功了,赛力斯就真能如愿了吗?
自研方面,赛力斯正在积极作为,于去年北京车展期间正式公布的魔方平台,耗费了赛力斯超三年时间的研发,累计投入近百亿规模。
其特点便是能够同时兼容纯电、增程、混动三大动力形式,并且在尺寸上可以覆盖B级到D级车型,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的模块化整车平台。
但其实当下的汽车行业,车企们都在将自研视为行业立足根基。技术方面,赛力斯要做的,是如何不靠华为的标签,靠自我创新技术,让消费者还愿意为了品牌溢价买单,实现从“借势增长”到“内生驱动”的跨越。
而从国际市场看,赛力斯近期的确在部署国际市场,比如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赛力斯拥有9块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土地,土地总面积约为76,889平方米,主要用于工厂。
但相比于其他已经有国外品牌入股的车企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从招股书的措辞看,我们可以知道未来赛力斯可能会通过股权合作、增程产品等抓手,进军全球市场。
“我们将集聚全球优质产业资源,与产业伙伴开放合作,积极探索包括但不限于自建、反向合资、战略合作、兼并收购等多元化的海外网络建设方式,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生产能力,做深做透灯塔市场,不断提升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我们在整车出海有序推进的基础上,也将基于增程系统技术优势持续布局零部件出海战略,依托增程海外需求增长态势,进一步挖掘多路径出海新模式。”
国际市场方面,赛力斯可以着重寻求与欧洲车企的合作,毕竟虽然欧盟去年一直对中国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但随着特朗普关税战的发起,最近似乎也有松口的迹象,最终对于双方的利益划分我们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欧洲现在迫切需要中国的帮忙。
写在最后:
去年年底,港股行情持续利好,不少业界人士认为,2025年,港股将延续牛市行情。
政策方面,2024年香港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优化新股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加快符合资格A股公司审批流程等政策,意在加强A股市场与H股市场的联系。
特别是去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激励合作措施。
这些激励政策无疑为,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实现一次上市的赛力斯,赴港IPO提供了东风。
但赛力斯若真能实现“A+H”双融资平台的模式,其管理难度、合规成本等也会增加。而且,特朗普关税大战后的利率环境,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些都值得赛力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