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也要干下去的行业,能有几个?钢铁就是其中之一。不挣钱?那是账面上的事。真把钢铁砍了,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人疑惑,中国为啥不干脆关掉那些年年亏损的钢厂?省心省事。但问题是,这玩意儿根本不能停。它不是普通的产业,是底子,是命根子。一个国家,只要还有工业野心,就不可能放弃钢铁。你说高铁、核电、航母、飞机,哪样不是靠钢铁撑着?真指望进口?你拿什么保证人家不卡你脖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欧洲、美国当年放弃制造业的时候,也许以为服务业能养活一切。后来发现,回头太难了。不是说再投钱、建工厂就行了。人呢?几十年没干这行了,谁还愿意回来当工人?更别说那些能管设备、调参数的老师傅,一个个都快退休了。技术空档一旦出现,想补都补不上。
产业不是个孤岛。钢铁一倒,连带的是矿产、运输、建筑、装备制造这些链条全都被抽空。再说直白点,你现在想停,它也不是说停就停的事。设备一关,维护都得大几百万起步。重启呢?一年都不一定能搞定一条产线。亏得起吗?
有时候,撑着并不等于蠢。是为了留下那一点点可能性。因为一旦全砍断了,将来连想都别想。我们现在还保着,是在为未来守底线。是留条活路。真不值钱的东西,资本早清仓了。偏偏国家一直守着钢铁,不为别的,就为不能没有。
钢铁,是那种你越往上走越觉得离不开的东西。做芯片?用钢的设备。搞航天?钢是关键。连你吃饭的刀叉、用的水管,都离不开。如果说科技是树冠,那钢铁就是根。树根坏了,树能活?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打脸。你以为自己是掌控者,结果才发现,是个依赖者。中国不是没被卡过脖子。芯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在能自主的领域,尤其是那些牵一发动全身的,我们宁可赔钱,也绝不轻易放手。说白了,不是我们非要死守,而是别人不给我们退路。
你也可以说,这是赌。但这不是盲赌。是有备而战。是明知难也要上的硬仗。
想想现在的中医。早些年被冷落到几乎没人念了,现在国家回过神来,想扶一把,却发现医生少了,学生更少。药材没人种,书也没人看了。你再有政策,再多经费,也得等几十年才可能补上。钢铁若真走到这一步,那才是彻底没戏。
所以别拿什么经济效益去评判钢铁。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商业项目,而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有人说现在全球都讲绿色环保,要减碳,要压产能。是的,方向没错。但减,不等于放弃。升级,也不是拆了重来。
你不觉得有意思吗?世界上最不愿放弃钢铁的国家,是那个钢产量最大的国家。也只有中国还在做那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一边压产能,一边还要保供应、保技术、保队伍。你可以说这不聪明,但也请你看看结果。中国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最全的,没人能替代。
有人说这不公平。我们花大力气保下来的,别人坐享其成。但这就是现实。你不做,就得看别人脸色。现在我们能说不,是因为我们有底气。而底气,正是来自那些你看不起的、说不赚钱的产业。
这不是讲情怀,是讲活下去的方式。不是谁都能理解。但有一天,当其他国家发现他们连螺丝钉都要进口的时候,他们会懂的。那时候,我们希望还能笑着说一句:早说了,这东西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