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紧密交织的当下,美国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正如同一场破坏力巨大的风暴,席卷着美国自身以及全球经济体系。从旅游业的显著衰退,到其他多领域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美国经济收入大幅下滑的态势愈发明显。
一、旅游业: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美国旅游业曾经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元的文化吸引着全球游客,在 2024 年,其旅游业收入约 1.3 万亿美元,创造了约 1500 万个工作岗位,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对等关税” 政策的实施,成为了美国旅游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使得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众多国家经济受到冲击,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直接导致出国旅游预算被削减,赴美旅游计划搁置。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一系列极端言论以及愈发严格的边境和移民政策,极大地损害了美国在国际游客心中的形象,使游客对美国的安全性、包容性产生严重担忧。《华盛顿邮报》报道显示,今年 3 月赴美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近 12%,这一降幅创下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新高。其中,中美洲赴美游客同比减少 24%,来自西欧国家的游客同比减少 17%,德国游客数量下降 28%,西班牙下降 25% 。
加拿大作为美国重要的客源国,每年为美国贡献约 2000 万人次的游客,消费超过 200 亿美元。但在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征收关税后,加拿大政府呼吁公民购买国内产品并在国内度假。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3 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驾车访问美国的加拿大公民人数下降了近 32% 。美国旅游协会预测,2025 年美国旅游业收入或将减少 720 亿美元。酒店、航空、餐饮等相关行业也将面临连锁反应,高盛集团更是预测,在最坏情况下,入境游客和消费双双减少可能给今年美国 GDP 造成 0.3% 的损失,约合 900 亿美元 。
二、其他经济领域的连锁反应
(一)制造业:回流受阻,成本飙升
美国试图通过 “对等关税” 推动制造业回流,但这一举措却违背了经济规律。美国国内要素供给有限且成本高昂,产业链配套远不及一些制造业大国完善。强行加征关税,迫使企业回流,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彭博社分析指出,美国所谓 “对等关税” 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 40% 。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使得美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进而影响企业营收与利润,最终减少政府税收收入。
(二)农业:出口受挫,农民受损
美国是农业出口大国,然而 “对等关税” 引发的贸易报复,让美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沉重打击。许多国家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缺乏竞争力,出口量锐减。美国农业部长表示,关税将加剧美国鸡蛋价格上涨。美国农民面临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的困境,收入大幅减少。农业相关企业也受到牵连,从农产品加工到运输等环节,整个产业链陷入低迷,影响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相关经济活动,税收来源相应减少。
(三)零售业:消费抑制,业绩下滑
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国内日用品价格随之大幅上涨。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美国实施一系列关税政策后,2025 年美国整体通胀率可能上升超过 2 个百分点,皮革、外套等产品价格将上涨超过 15%,累计将导致每个美国家庭多支出 3800 美元 。消费者面对高涨的物价,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零售业销售额下滑。零售企业利润减少,扩张计划搁置,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税收贡献,还减少了就业岗位,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活力与税收来源。
(四)金融市场:信心受挫,波动加剧
“对等关税” 政策使得全球对美国经济前景担忧加剧,美国主要股指剧烈震荡,美债收益率总体攀升,美元指数明显回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市场。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投资活动减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影响到实体经济,企业难以获得足够资金进行生产、研发与扩张,阻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税收收入。
三、美国经济收入的整体下滑
从旅游业到其他经济领域的负面影响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美国经济收入正面临大幅下滑的局面。旅游业收入的锐减直接减少了相关税收;制造业、农业、零售业等领域的衰退,使得企业利润降低、就业减少,进而导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收入全面缩水。美国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削弱了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能力,进一步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美国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本想在贸易中获取更多利益,却在实际执行中严重损害了自身经济。从旅游业的直观衰退到多领域经济层面的深度冲击,美国经济收入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上一篇:雷军,职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