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 冯方)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继续加量投放流动性。4月30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30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50%,当日净投放4228亿元。
本周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重回千亿元级别。Wind统计数据显示,4月28日至30日,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连续净投放流动性,3天合计开展7天期逆回购约1.15万亿元,共计净投放6458亿元。其中,今日(30日)的操作量由前面两天的2000亿、3000亿级明显加量至5000亿级别。
“央行近几个工作日连续开展大规模逆回购,主要是为了平滑资金面波动,保持市场流动性持续处于充裕状态,同时释放了货币政策加力稳增长的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受月末银行考核临近,特别是“五一”假期来临、民众出行和消费活动活跃、银行取现需求增大等影响,近期资金面存在收紧趋势。为此,央行近几个交易日连续实施较大规模的公开市场净投放,有效遏制了市场利率过快上行势头。更重要的是,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充裕”,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现了这一要求,释放了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号。
央广财经记者注意到,4月24日,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财政部招标发行2025年一期、二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20年期500亿元,30年期710亿元,落地时点较上年提前一个月。同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2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4月当月,央行通过MLF净投放5000亿元,较上月大幅放量。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4月以来,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今年拟发行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特别国债对市场流动性需求更大。而当前国际经贸背景下,外部冲击加剧,稳增长、稳外贸等压力增大。在没有实施降准的情况下,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中期和短期流动性,有助于维护“五一”前后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应对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支持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企业,更好地稳定出口、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加量投放流动性的变化也反映在市场资金面上。4月3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跌互现,隔夜Shibor报1.7600%,7天Shibor报1.7620%,14天Shibor报1.7810%,1月Shibor报1.7430%,1年Shibor报1.7660%。其中,7天期和14天期品种涨幅明显收窄,1月期品种连续3天下降,1年期品种连续2天下降。
展望节后,王青指出,节后资金面向宽,预计央行将利用大额逆回购到期实施资金净回笼,保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这也是历年的季节性规律。总体上看,与前期相比,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流动性会处于相对宽松状态,主要原因是4月初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国内政策正在较大力度转向扩内需、稳增长,其中“保持流动性充裕”是一个重要发力点。这会充分对冲政府债券发行高峰等因素,为资金面带来较为明显的宽松效应,预计接下来DR007中枢将有一定幅度下移。另外,在4月MLF大额加量续作之后,本月买断式逆回购还将处于净投放状态,引导短端和中端流动性稳中向宽。
董希淼表示,下一阶段,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有望继续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持续下行,LPR仍有下降的必要和可能,年内LPR第一次下降或在二季度,但对LPR等利率下降的节奏、幅度,市场不可抱有过高的期待。总体而言,下一阶段LPR的变动,需要在稳增长、稳息差、稳汇率、稳外贸等多重目标中保持动态平衡。
“相比于降低LPR,下一阶段实施降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降准除了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之外,还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同样有助于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预计二季度央行将可能实施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制度5%‘隐性下限’还将可能打破,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将得到更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央行仍将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释放中短期流动性,并逐步取代MLF,MLF余额有望继续下降。”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