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价涨疯了。
4月以来,金价就像坐了火箭一般,从3100美元/盎司强势突破3200美元/盎司的关键关口,随后涨势愈发凶猛,4月16日更是一路冲破3300美元,成功登顶历史新高。
此外,4月16日多家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突破每克1000元,市场普遍报价在每克1005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涨势,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作为投资者,接下来又该如何把握机会呢?
全球宏观环境层面,美国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堪称这场金价飙升大戏的重要导火索。
这一政策让原本就脆弱的全球贸易供应链遭受重创,经济衰退的阴影迅速蔓延开来。一时间,市场上恐慌情绪弥漫,投资者们纷纷像惊弓之鸟一般,疯狂抛售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转而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黄金这一久经考验的避险港湾。
货币层面来看,美联储开启的降息周期,与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相互交织,让美元信用体系岌岌可危。
降息操作使得美元资产收益率大幅下滑,投资者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随之降低,此消彼长之间,黄金独特的抗通胀属性以及在“去美元化”浪潮中的重要价值愈发凸显。大量资金涌入黄金市场,推动价格一路高歌猛进。
全球央行是近年来推动黄金需求和金价上涨的重要支撑力量,而这股力量也是进一步助推了本轮金价的上涨。
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080吨,创下55年来历史之最。央行们的净购金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而央行们最看重黄金的安全性,即其没有任何违约风险,其次是流动性和回报,央行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卖黄金而不会导致其价格扭曲。近年来,多国央行也在淡化对美元的依赖,使储备资产多元化。
中国央行的身影在其中也十分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储备资产显示,3月份中国央行增持黄金9万盎司。截至3月末,央行持有黄金7370万盎司,在本轮始于2022年11月的增持行动以来,中国央行累计增持了1106万盎司黄金。以最新价格3260美元/盎司计算,总价值360.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36亿元)。
金价持续上涨背景下,华尔街投行们纷纷继续唱多黄金。
4月14日,瑞银再度上调金价预期,从年初的2850美元/盎司调至3500美元/盎司,这已是瑞银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金价预期,理由是持续的关税及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高盛也将2025年底黄金的目标价从3300美元/盎司上调至3700美元/盎司,主要原因包括央行购金需求强于预期,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和经济衰退担忧下,黄金ETF的资金流入可能加速。
摩根大通更是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它认为,自1971年美国放弃金本位以来,黄金用了约38年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突破1000美元大关。到2020年8月,黄金在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中达到2000美元里程碑,用了12年时间从1000美元翻倍。但近期黄金涨势明显加速,从2500美元到3000美元仅用了210天,比之前的500美元增幅平均超过1700天要快得多。
随着每个1000美元里程碑所需时间比前一个缩短约三分之二,考虑到收益递减规律以及投资者对整数价位的偏好,摩根大通认为,4000美元大关可能比预期来得更快。
客观来说,当下前所未有的高金价,其实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化”倾向。一旦价格出现回落,就可能出现“多杀多”的踩踏现象,即卖家竞相卖出导致价格急剧下跌,从而带来更大的波动风险。
近期多只黄金基金也因为资金狂热追捧引发高溢价风险。
Wind数据显示,4月10日,易方达黄金主题LOF、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A场内交易价格较净值溢价幅度远超正常波动范围。
其中,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旗下黄金主题基金因二级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净值,于4月11日停牌一小时,并警示投资者“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嘉实基金亦发布公告,提醒旗下黄金LOF大幅溢价,呼吁投资者理性决策。
黄金市场在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虽涨势强劲,但也暗潮涌动。大家在面对这场黄金盛宴时,务必保持理性与谨慎,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风险管理,才能在这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投资浪潮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