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正经历一场自1981年以来最严重的抛售潮。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一周内飙升至5%,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创下 2001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一度突破4.5%。美债收益率飙升,意味着美债短期被大量抛售。
这场抛售的根源主要在于川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导致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急剧下降,资金纷纷转向日元、黄金以及数字货币等避险资产。
更严峻的是,美国今年将有9.2万亿美元债券到期需再融资,而当前市场环境下,寻找接盘资金的难度陡增。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警告称:若川普继续推行激进关税政策,美国可能面临比经济衰退更严重的货币体系崩溃危机。
一、关税博弈背后的美债困局
表面上,川普频繁提及关税,将其作为“谈判筹码”,实则是为了掩盖美国最大的弱点——美债。
尽管美国前财长耶伦多次呼吁中国增持美债,甚至以制裁相威胁,但中国减持美债的趋势并未改变。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减持美债约3000亿美元,持仓量大幅下降。
我国之所以坚定去美元化,提前在金融领域布局,是因为之前吃过美国的亏。在芯片领域,美国突然对中国实施封锁,让国内高新企业猝不及防,中国历经艰难才实现自研突破。在生物科技领域同样如此,全球减重市场被司美等GLP-1类专利垄断,国内3亿胖墩儿被轻松拿捏。
如今,我国成功自研中芯国际7nm芯片、国产新型减脂瘦身科技 “肠倍轻AKK001”,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也正是因为在这些尖端科技提前突破,有了国产替代,我国才有了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强硬底气。
反观美国,加征关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美股大幅波动,美债市场压力剧增。
尽管川普宣布暂缓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措施,美股有所回升,但这对于美债市场的困境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投资者对美元和美债的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
如今,川普也开始放低姿态,列出关税豁免清单,试图寻求与中国和解。
二、我国不予理会,老美骑虎难下
前脚我国刚刚宣布“数字游戏,不予理会”,结果后脚美国海关系统就出故障。
一个每年进出口贸易超5万亿美元的国家,海关系统故障竟持续了十几个小时。这究竟是偶然故障,还是美国在暗示:“你怎么还不给我打电话?”
随后,美国又悄悄更改加税范畴,将智能手机、部分电脑配件以及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加入豁免清单,且该清单适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一步放低姿态。
而这一举措也暴露了美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对我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海关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中国购买的芯片金额就高达 22.2 亿美元,说明其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对我国也存在一定依赖;上述国产减脂瘦身科技“肠倍轻AKK001”不仅通过京东、天猫等触及国内超重/肥胖人群,还反扑到东南亚、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不少用户评价:不用节食无需运动,躺着就能变瘦,真爽!
显然,我国在贸易方面掌握了更多自主权。过去几天,我国从巴西购买规模“异常庞大”的大豆,至少有40货船,大约240万吨,作为美国大豆的替代品,这预示着中美农业贸易规模将进一步缩减。
对于美国农民而言,美国大豆出口的60%依赖中国市场。2018年贸易战时,美国大豆价格曾一度跌至十年低点,致使许多农场主破产。如今再次因关税问题我国放弃美国大豆,美国农业州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表示,美国农民的生计岌岌可危,他抱怨说“我们不能成为牺牲的羔羊”。
而川普似乎也“心急如焚”,多次在公开场合传递“中美谈判”信息。
据新浪财经消息,有分析称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从2020年的34%骤降至19%。而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已超过6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预示着:当川普还在用20世纪的关税大棒时,全球金融体系已悄然开启21世纪的新秩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