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格陵兰岛最大稀土矿产开发商坦布里兹矿业首席执行官透露,美丹官员去年游说其不要将项目售予中企,最终该矿所有权被卖给美国克里蒂科金属公司。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格陵兰岛(资料图)
坦布里兹矿业拥有世界最大稀土矿床之一的坦布里兹稀土矿。自然资源部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资料显示,该项目总稀土氧化物含量达2820万吨,矿石量47亿吨,重稀土氧化物占比27%,价值颇高。一旦投产,能供应欧美稀土需求。《金融时报》曾估计,格陵兰岛拥有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全球其他地区总储量为1.2亿吨,其资源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国官员多次前往格陵兰岛南部,向资金紧张的坦布里兹矿业施压,传达“不要把巨额矿藏卖给与中国有关联买家”的信息。最终,坦布里兹矿业首席执行官巴恩斯接受了500万美元现金和2.11亿美元克里蒂科金属公司股票作为收购款,而这一价格远低于中企出价。巴恩斯声称收购案与其他报价无关,理由是那些报价未明确支付方式。但实际情况是,早在去年,克里蒂科金属公司就向美国国防部申请开发稀土加工设施资金,尽管审查陷入停滞,其首席执行官赛奇预计特朗普上台后进程将恢复。该公司还与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供应谈判,并计划与雷神和波音谈判。而且,克里蒂科金属公司第三大投资者是美国建达公司,其首席执行官正是特朗普提名的下一任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格陵兰岛(资料图)
美国对稀土如此重视,是因其高新技术武器严重依赖稀土。美国国会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核潜艇所用稀土超4吨。而中国作为世界头号稀土生产和出口国,控制着全球约九成的稀土供应,这让美国深感不安,担心被“卡脖子”,故而极力打造新的稀土供应链。
在对中国稀土围堵的同时,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提出了离谱的贸易条件。他要求中国在其任期内每年从美国进口超5000亿美元商品,四年合计超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并且限定中国只能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和石化能源产品。从特朗普的政治根基来看,农业大州是共和党的票仓,2023年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降12%,农场主怨气渐生;页岩油气巨头作为其大金主,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急需订单。但美国此举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公平原则,且从产能上看根本无法满足其自身提出的要求。以大豆为例,中国年进口量约1亿吨,若全从美国采购,需占美国总产量75%,美国根本无法供应。天然气方面,美方要求年供应量7000万吨,远超其现有LNG出口最大负荷。
格陵兰岛(资料图)
美国试图用低附加值农产品和化石能源产品,对冲其在高科技产品上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完全不切实际。2023年,中美3800亿美元贸易逆差中,机电产品占近一半,而美国有出口优势的飞机、芯片等产品,却因自身管制政策无法对中国出口。
美国一系列行为,无论是在稀土资源上对中国的围堵,还是在贸易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都是其霸权思维的体现。在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美国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又不愿面对产业竞争现实。但随着RCEP区域链成型、金砖国家扩容,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有了更多选择,特朗普的这些离谱条件和霸权行径,注定难以得逞,其对国际秩序的破坏也将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