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菲律宾这下高兴坏了,得到了“老大哥”的亲自庇护,接下来,是不是更有胆量挑衅中国了?
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印太地区的作用及定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明确指出,美军在亚太部署先进武器装备的核心目标是中国,并强调了保卫日本、菲律宾的重要性。
在这一战略下,任何针对这些国家的海空异动都可能引发美方的重大反应,如果对手是中国的话,将使其遭到重创。
话里话外似乎都在说,要打要杀就冲美国来,日本菲律宾一旦陷入“危险”,美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实施报复。
具体是什么样的“报复”?从史密斯的话中,提及的几个关键点:
远程侦察和远程打击。与过去的城镇攻坚战完全不同,现代战场上的侦察距离已大幅度增长,无人机和卫星等多种传感器的利用,极大扩展了对目标的侦察与获取范围。
此外,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方式也有了显著变化。从曾经直接致力于两栖滩头突击的先头部队,到现在采取更为灵活的机动发射和无人发射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快速部署与阵地转换,实现对重要海峡的有效控制。
这种战术的演进无疑增强了海军陆战队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和对海峡控制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其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价值。
史密斯警告中国军舰要小心靠近日本、菲律宾乃至台湾岛的言论,无疑体现了美军在该地区力量投射能力的盲目自信。这样的自信来源于海军陆战队的转型,还依赖于美军高度发达的侦察和打击技术。
同时,海军陆战队的渗透袭击及登岛作战能力依然是其根本的作战特点,说明即便在高科技战争条件下,传统的两栖作战优势仍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美国看来,无论是在台湾岛、日本西南岛屿,还是在中国南海岛礁,美国海军建立的濒海作战团都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战斗力量。
过去数十年里,由于美军主要聚焦于反恐战争,海军陆战队逐渐像是变成了第二陆军,或者更多地承担起安保部队的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以及回归大国竞争的全球形势,美国海军陆战队再次证明了自己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种战略调整,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放大“中国威胁”,以便为海军陆战队的能力提升和新任务编制寻找合理化的依据,同时也是向内部和盟友证明其在地区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战略层面来看,美国通过炒作渲染“中国威胁”,不仅可以为其军队现代化计划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加强与区域盟友的军事合作,增强其在地区的影响力。
例如,美国发展的“濒海作战团”模式已经引起了其亚太盟友的关注,日本、菲律宾等国正考虑或已经开始模仿美国的这一作战理念,进一步说明美国在塑造区域安全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军陆战队的这次转型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是装备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作战理念和战术的变革。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从传统的登陆作战向更为灵活、高科技的作战方式转变。
这包括利用最新的情报收集技术、无人机侦察、反舰导弹系统以及两栖作战能力,旨在通过这些高精度、远距离的打击能力来控制重要的岛礁地带,进而在可能的冲突中获取战略优势。
这种战术的转变意味着,在未来的亚太地区,尤其是第一岛链内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它不仅会增加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不信任,还可能促使中国和其他地区国家加快自身的军事调整和准备,从而陷入一种战略竞赛的恶性循环之中。
综上所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转型和战略调整,表面上看是对“中国威胁”的回应和威慑,实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护其战略利益和增强地区影响力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