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温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和基本单元,担负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陆续返乡,遍布于秦巴山区的基层法庭也忙碌了起来。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本期推出《秦岭深处“老法官”》。
时值腊月,窗外冷雨如丝,调解室内剑拔弩张。见到张升时,他正在调解室和同事调解一起机械租赁合同纠纷。
老李和老范因为十多万元租赁费的税票问题一直没能达成一致,因此对簿公堂。案件受理后,陕西山阳法院漫川人民法庭在二十天内先后四次联系当事人到庭调解,这一次,是第五次。法庭庭长张升开门见山。
张升:你这十几万大数都给过了,现在就是一点小钱,几千块钱,是吧?有这时间在这磨,还不如自己在外面安安心心挣点钱,你们俩商量一下,每人承担一部分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或许双方不想把矛盾纠纷带到新的一年,也或许是张升这位扎根基层28年“老法官”的话触动了他们,不到一刻钟,这场调解便有了新的进展:双方愿意各退一步。
老李:我出一千五,我把这事儿解脱了。行不行?
走出调解室,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老张和同事又马不停蹄地赶赴40多里路外的法官镇花庙子村,核实一名涉诉人员的身份信息。
漫川法庭位于鄂陕交界处的山阳县漫川关镇,辖区包含四个镇共八万人口左右。腊月开始,随着在外打工的人陆续返乡,一些案件当事人也回来了,张升和他的同事进入了一年当中最繁忙的时期。
张升:我们下乡可以说是没有固定时间,除了开庭就是下乡,每天就在外面跑。管辖四个镇,一年就是200多件案件,像我们下乡到最远的地方,70多公里山路,早上走天黑了才能回来。
回到法庭时已是晚上七点。
灯火点点,小巷中一串串腊鱼弥漫出的豆豉香随风溢散出来,越过一户又一户古旧民居,混合交织在鞭炮声中。
小镇的年味越来越浓,老张的心思却始终没有放松下来,心里装的不是多少大案要案,而是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一笼包子,一碗胡辣汤,早上八点的漫川老街,张升早早和其他成员会合,匆匆吃过早餐,准备向着新一天的目的地进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上一篇:卡倍亿:1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