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个国际HPV知晓日,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办的国际HPV知晓日健康教育校园行主题活动走进复旦大学。
“研究显示,中国HPV感染按年龄段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为17-24岁,第二个高峰为40-44岁。”上海市消除宫颈癌宣传公益大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隋龙教授表示,大学生是第一个高峰中的重点人群,本次活动就是希望能在在校大学生中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让更多学生早接种、早保护。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逐年升高,呈现年轻化趋势。幸运的是,宫颈癌是第一个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30年实现“90-70-90”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即90%的15岁以前女孩完成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70%的35岁至45岁女性接受高质量宫颈癌筛查,90%确诊宫颈病变的女性得到治疗。
在我国,HPV疫苗接种普遍存在接种率不高,筛查普及度不足,诊疗不及时、不规范等情况,宫颈癌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和子宫颈癌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尤其是对于年轻女孩,接种HPV疫苗后容易激发更好的免疫反应,获得最佳预防效果。
活动现场,通过科普路演、互动游戏、健康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及周边派发等形式,让在校大学生熟悉宫颈癌防治知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还对有HPV疫苗接种需求和意愿的适龄大学生,开通了疫苗预约绿色通道。现场工作人员就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并根据学生身体状况提供了是否适合接种的建议。
现场不少学生纷纷在便利贴和留言板上记录下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并期待未来有更多形式的医学科普活动走进校园,帮助她们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享受健康生活。
事实上,在女性健康科普方面,本次健康教育校园行已不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首次创新,医院长期致力于宫颈癌防治的健康传播。
除科普传播,院方还积极组织实施宫颈癌科普“三进”,包括为白领女性开展近百场线下健康互动活动的“进楼宇”、以讲座方式为中老年人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的“进社区”和组建国内专科医院首支青春期性教育公益科普讲师团、将预防HPV感染理念输入给上海150余所中小学及长三角、云南等地区中小学学生的“进校园”。
2022年,在隋龙教授等专家的积极建议下,“鼓励适龄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推动为适龄女性未成年人按照有关规定接种宫颈癌疫苗”被写入《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今年2月初,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华克勤领衔制作的“宫颈癌三级预防精准全系列健康科普”课件及医院与上海体育大学联合编制的“下肢淋巴水肿康复操”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发,又将以宫颈癌专病为切口的三甲-社区“防-筛-诊-治-康”全程一体化专病健康管理模式推进到了实质化进展阶段。
“疫苗实现了宫颈癌的“精准预防”,但接种疫苗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华克勤提醒,适龄女性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
作者:李晨琰 陈琳 沈艳
文:李晨琰 陈琳 沈艳 图:院方供图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