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幼儿园因家长投诉,要求孩子“出托”的案件。
叶女士的儿子小昊就读于佛山市南海区某幼儿园。2022年3月,叶女士为小昊缴纳了当月保教费600元、兴趣班费800元。3月23日,叶女士投诉了幼儿园存在违规开设兴趣班、乱收费等情况。当天下午,幼儿园将小昊的生活用品打包整齐,要求家长接回小昊并签署自愿出托说明,称小昊从该日起“出托”。
叶女士认为,小昊无故被幼儿园退学,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且已缴纳的费用幼儿园尚未退还,故起诉至法院,要求园方退回相应费用,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等。
幼儿园称:
未要求“出托”
已主动退回兴趣班费
幼儿园方面辩称,园方并未要求小昊出托,小昊被其父亲主动接走,且此后未再来上学,园方并未对任何人造成精神损害,无需赔偿精神抚慰金。另外,小昊是在2022年3月23日离开幼儿园,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保教费无需退还。园方已退还兴趣班费,但叶女士一直未收取,应视为叶女士放弃该权利。
法院判决:
侵害幼儿人格尊严权
退回保教费并赔偿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作为幼儿园,理应自觉接受家长监督,叶女士针对园方的不当履约行为向相关部门投诉,属于行使其正当权利。
综合本案证据, 法院认定幼儿园存在劝退幼儿的行为。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应当遵循“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因与幼儿家长的矛盾无端劝退幼儿,让幼儿承担双方矛盾的不良后果, 严重侵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权,幼儿园应就该行为向幼儿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叶女士超期未确认收款,不代表放弃收回款项的权利。
综上,法院判决幼儿园退还当月剩余保教费260元、兴趣班费800元,公开道歉及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
幼儿园不服提出上诉,佛山中院经审理认为幼儿园因叶女士的投诉行为迁怒并劝退幼儿,侵害了其人格尊严权,一审法院判令幼儿园向幼儿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无不当,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法官朱德春认为,教育机构因家长投诉而劝退未成年人,导致未成年人无故承担家长与教育机构之间的矛盾“后果”,该行为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规定,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家长有权要求教育机构承担违约责任,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京 毛毛雨 通讯员 郭昊坤 唐明伯 罗令宙
编辑:乐丹娜
校对:蔡佳
获取资讯更新更快
关注新快报
●关注民生,消费维权,力推公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读城市,守护家园,为留住乡愁奔走疾呼,为传承文脉献策建言,以专业调查探求真相,以舆论监督促进法制完善;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奔波不息;深耕文化,专注文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想获得授权转载,请与后台编辑联系,留下希望获得转载授权的文章题目、转载公众号(包括ID)、联系方式等信息。
新闻线索报料微信:xkb_86
报料热线:020-87776333
发行热线:020-87133914
广告热线:020-87508868
报料邮箱:xkb315@126.com
商务合作QQ:1315561244
刊登声明:020-87568381
设为星标
不迷路
★添加小新微信报料(微信号:xkb_86)
点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