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40只,金丝猴、小(红)熊猫等伴生动物,大熊猫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青年报记者2月28日获悉,备受关注的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一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内开园运营。未来,伴随着项目二、三期逐渐建成,计划将有50只大熊猫落户北京房山区。熊猫基地将由首旅集团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定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地、特色科普与研学目的地。
2月28日,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高质量建设暨房山区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熊猫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计划引入50只大熊猫。其中,熊猫基地一期占地952亩,引入大熊猫40只及金丝猴、小(红)熊猫等伴生动物,并建设大熊猫文化交流中心,计划于2025年内开园运营。项目二、三期作为预留空间,占地约1048亩,将根据建设情况择机启动。
据了解,经国家林草局前期论证考察,基地选址于被誉为“最美丘陵森林公园”的青龙湖森林公园范围内,紧邻崇青水库和青龙湖镇中心区,生态资源优越,植被茂密,适宜大熊猫生存与栖息。建成后将最大限度利用场地空间,将建筑隐于自然环境,给大熊猫及游客最好的居住环境和游览体验,实现人与大熊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国家大熊猫的繁育与保护。
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表示,房山区作为北京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承载着保护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高质量建设熊猫基地,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市文旅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高端的文旅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擦亮北京文旅名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下一篇:长江跨界水域禁捕联合执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