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斌)本市迎来龙年首场降雪,京城普降中到大雪。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全市4.5万人次出动扫雪铲冰,昨日,随着降雪结束,本市已转入雪后恢复阶段。路面积雪残冰将加快清理,人行步道、非机动车道等区域的积雪尽快归堆清运;个别路段必要时将补撒融雪剂,避免出现“地穿甲”问题;学校、医院、公交站台、地铁站口等群众身边区域要确保道路畅通、不打滑。
昨天10时,北青报记者来到丰台区东大街,3名环卫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清理人行道上的积雪,他们相互配合用铁锹铲雪。主路上车来车往,路面上已基本没有积雪,只剩下黑色的雪泥。一辆水车驶过,往路面喷洒盐水,融化雪泥后再由人工把雪水扫进雨水口中。
“人行步道上市民来回行走,雪已经被踩实了,先让人工用铁锹铲出一条道路来,再用大的雪铲向两边延伸,给它堆成堆,成堆以后再用人工操控的抛雪机给它推一遍,路面就变得干净了,这样确保行人走路不会滑倒。”丰台区环卫中心干路班班长姚漫说。
据了解,从2月20日18时左右,本市开始降雪,环卫工人就已经到各自的点位上巡查作业。丰台区环卫中心环卫科科长赵宏生介绍,这场降雪会对2月21日的早高峰产生影响,环卫人员做了充分准备。
“丰台区内的火车站比较多,针对南站、丰台站和西客站,区环卫中心事先做了应对暴雪、大雪的人工和设备作业路线。”赵宏生说,“经过3000多人昼夜不间断清扫,昨日8时左右,我们所负责的715条车行道基本上能保证车辆正常通行。1000多名环卫工人后续对400多条人行步道进行排查,把其余没有完成扫雪铲冰的路段尽快清理好。”
北青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针对这场降雪,全市已出动4.5万人次开展除雪作业,出动车辆近6500车次。自昨日6时起,发动市级部门、区政府及所属部门、街道乡镇党员干部带头加入到扫雪铲冰队伍中来。市城管执法局加强扫雪铲冰责任落实宣传告知和执法检查,对经宣传告知后拒不履行扫雪铲冰责任的“门前三包”单位将进行立案查处。
随着降雪结束,本市转入雪后恢复阶段。路面积雪残冰将加快清理,人行步道、非机动车道等区域的积雪尽快归堆清运,及时组织雪后恢复作业。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天气将逐步转暖,各区各作业单位要适时开展道路午间洗地作业,尽快恢复市容环境。
此外,为全力做好接诉即办,本市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及网络舆情等再次梳理易发问题点位台账,跟踪督办问题解决,切实做到“日清日结”,同时将点位列为后续降雪检查重点点位。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相关新闻
城管执法部门启动扫雪铲冰预警响应
2月20日,京城迎来龙年首场降雪。据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消息,截至昨天16时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检查主要大街5400余条、“门前三包”单位以及环境卫生责任单位5.3万余个,发动社区、物业5100余个、扫雪铲冰群众5.5万余人。
昌平区城管执法局第一时间启动扫雪除冰应急预案,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全员到岗,对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扫雪铲冰责任落实情况开展检查,采用“车巡+步巡”的方式对辖区进行覆盖式执法检查,指导、督促门前三包单位做好责任区内积雪的清扫。延庆区各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重点关注交通枢纽、医院、小区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对不履行责任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避免形成残冰积雪造成安全事故。
顺义区城管执法部门根据雪情启动扫雪铲冰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迅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不履行责任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避免形成残冰积雪造成安全事故。石景山区城管执法局全员上岗,强化执法检查,金顶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门前三包”,排查户外广告、店铺牌匾安全情况,并加强辖区内各类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扫雪铲冰工作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文/本报记者李涛
市属公园吸引游客踏雪寻梅
龙年首场降雪,将北京各市属公园装扮得银装素裹。2月21日,北京市属各公园迎来欣赏龙年初雪的游客。公园古建、古树与红彤彤的灯笼上覆上厚厚的白雪,为公园平添了悠远、恬静的氛围感。元宵节临近,陶然亭、玉渊潭等公园景区内,蜡梅已含苞待放,吸引游客市民踏雪寻梅。
走进陶然亭公园华夏名亭园,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随风飘过,园内的蜡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悄然绽放,满树金黄,好似繁星。一朵朵黄色的小花色似蜜蜡,花瓣晶莹而剔透,疏影横斜,花稀半开,更显风骨。众多游客寻香而来,捕捉春的足迹。
玉渊潭公园的蜡梅有狗牙蜡梅、素心蜡梅、罄口蜡梅、虎蹄蜡梅约260株,主要分布在公园西南门东向沿线和古松林东侧绿地景区。上午,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有的专门拿着单反相机拍摄蜡梅。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的卧佛寺里,红墙白雪映衬下的蜡梅花随风摇曳,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场景。卧佛寺是北京地区赏蜡梅的胜地,寺内种植了100余株蜡梅,近期蜡梅陆续进入观赏期。在大雪的映衬下,树木也尽显枝干线条之美,搭配水榭亭台,犹如一幅园林水墨画。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自2月21日凌晨2时左右,11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便忙碌起来,他们清扫园内主干道、主要景点、门区等积雪,摆放安全提示牌,保证游客雪后游览安全。同时抖落部分植物身上的积雪,减轻枝干负担。
在颐和园,仁寿殿、乐寿堂、长廊沿线以及十七孔桥区域是赏雪的最佳点位,在近千个大、小灯笼的装饰下,红墙灰瓦与皑皑白雪形成色彩的碰撞,是游客打卡拍照的好去处。颐和园启动了特殊天气服务保障预案,出动700余人开展扫雪工作,在耕织图、东堤等具备机械化扫雪条件的区域出动5辆扫雪车辆,及时清理竹子、绿篱等植物的积雪,重点对古树名木进行防寒加固和支撑处理。
天坛祈年殿成为游客雪天拍照的热点打卡地,公园在保留部分雪景供游客拍照的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时清扫景区内道路,铺设防滑垫、摆放提示牌,保障游客安全欣赏雪天祈年殿美景。
文/本报记者王斌
重点火车站区开行近百趟次免费摆渡车
2月20日至21日,受大范围降雪影响,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出现多趟列车晚点,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等车站出现部分列车晚点。大雪遇上春运返程,给夜间各大火车站的抵离增加了压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重点站区管委会获悉,为应对本轮暴雪及京外不利天气对车站影响,管委会第一时间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会商研判,随时关注列车运行情况,持续加强夜间运力保障,各站区结合客流变化和列车晚点情况,落实“一站一策”保障方案,协调采取公交加密、出租车保点、网约车增派以及开行摆渡车等措施。
降雪前后,市重点站区2月20日夜间至21日凌晨,开行免费摆渡车90趟次循环运营。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上行开往安河桥北站的末班车时间延长至次日0时23分;首都机场线双方向末班车延长运营时间60分钟;7号线、9号线北京西站提前30分钟开门等措施。会同铁路等部门做好站内外客流组织,协调交管部门及时疏导站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全力做好降雪天气旅客群众服务保障工作。
截至昨日6时,动员组织各站区、公安、城管、交管、环卫、服务保障单位等多方力量2000余人,启动62台机械化设备和965件人工除雪设备,确保站区广场、主要道路等重点区域“随下随清”。在进出站主要通道、人行步道铺设防滑垫,及时清扫车场、室外调度站等通行要塞及进站的车牌,保障车辆快速进站,打通旅客快速通行线。文/本报记者王薇
上一篇:中国在光存储领域获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