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尾声,本文对春节期间海外金融市场表现和国内外要闻进行回顾和简评,供投资者参考。
海外市场回顾:1)债市:春节期间(截至2月15日,下同),由于美国1月份CPI超预期、日本3月份退出零利率和YCC预期升温,美、日国债收益率上行。春节期间,除3M期限美债收益率累计下行1bp外,更长期限的美债收益率均有所上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3.0bp至0.74%(2月14日收于0.76%,触及12月12日以来最高水平)。2)股市:全球主要国家股指均有所上涨。日经225受科技股拉动加速上涨,2月15日突破38000点,创下近34年新高。3)大宗商品:天然气、黄金期货收盘价格下跌,铜、WTI原油、银价格上涨。4)汇率:美元指数上涨,欧元、英镑、日元相对走弱。
国内要闻回顾:1)春节档电影票房超70亿,超过2023年。截至2月16日12时53分,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70亿,成为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前二,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总场次纪录。《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暂列档期票房前三位。2023年春节得益于大量的电影发行和新冠康复,居民观影需求旺盛,2024年春节档票房已超过2023年。
2)春运: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前20日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1月26日至2月14日,春运40天时间过半,前20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2024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进入恢复发展期的春运,人民群众出行需求集中释放。从春运第12天(2024年2月6日)开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相比2023年和2019年同期均有明显增长。
3)央行:1月份社融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纪录新高。202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5061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社融增量和信贷增量均超出市场预期,并创历史记录。信贷“开门红”成色较好,居民+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改善,票据融资增量较少。从M1、M2及相关指标联动关系来看,实体融资需求可能有所改善。
4)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批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录。为强化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中国证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于2023年5月16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暂行规定》相关要求,中国证监会于近期开展了评估工作,现确定13只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为重要货币市场基金。
5)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同时,要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海外事件跟踪:1)美国1月CPI同比增长3.1%,高于预期,打压美联储降息预期。2月13日,美国公布通胀数据。美国1月CPI同比增长3.1%(预期值2.9%);1月CPI环比增长0.3%(预期值0.2%)。美国1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9%(预期值3.7%;1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4%(预期值0.3%)。
2)欧盟就财政规则改革达成协议。该协议将各国政府债务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以内,公共赤字限制在3%以内,并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债务可持续性保障措施以及赤字弹性保障措施。
3)日本2023年GDP同比增速1.9%。2023年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1.9%,反映物价上涨的GDP名义增长率为5.7%。2023年日本GDP初步统计数据为591.482万亿日元(约合42106亿美元),低于德国(44561亿美元)。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等。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