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2月8日讯(通讯员 梅静 思源 陈诺 记者 陈咏)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中央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可不限次数。超出免税限额的部分,照章征收进口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从中挖掘到了另一种“商机”。8日,扬州市检察院通报一起走私案件,提醒大家去海南过年度假一定要注意,离岛免税“套代购”属于走私行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套取。
扬州检方通报,瞿某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上班,几次出国旅游后发现,身边朋友常会请自己帮忙从国外捎带化妆品、手表、名牌包包之类的东西。别看都是些小物件,由于在国内国外定价有差别,且旅游国家对离境旅客有退税政策,所以比在国内买要划算不少。于是,自2018年开始,瞿某成为一名专职“代购”,不断往返于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
两年后,受疫情影响,出入国境风险加大,和很多职业“代购”一样,瞿某将目标转向海南自贸港,然后在微信上加价销售,获利颇丰。2021年4月以后,因客人越来越多,自己的免税额度不够用,瞿某便向去过海南的朋友购买离岛信息和免税额度,不自觉走上了“套代购”的道路。朋友额度毕竟有限,就在瞿某焦头烂额之时,职业代购交流微信群里“黄牛”“代工”的字眼不时出现在他的眼前。经过一番打探,他摸清了“门道”:只需支付450元到700元不等的中介费,“黄牛”就会送来源源不断的海南离岛旅客信息。而这些信息,部分为“黄牛”通过非法渠道获得,部分为旅客在利益引诱下向“黄牛”出售。最终,两种渠道归结于一种结果,即旅客成为免税购物的“代工”。
作为信息的需求方,瞿某在确定具体“代工”后,只要在“CDF海南免税”APP和“海旅免税城”APP里,将所需购买的海南离岛免税商品添加至购物车中,由他或实际离岛人在账户中填写离岛人离岛信息,并支付货款,就可以坐等商品寄到家中。收货后,瞿某便转手销售,从中获利。
2022年6月,扬州海关缉私分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瞿某的免税购物额度存在异常,随即展开侦查。经核定,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瞿某套用他人信息和额度走私海南离岛商品,偷逃应缴税款共计378171.44元。经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瞿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审理过程中,瞿某补缴了偷逃的全部税款。据扬州海关缉私分局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该市仅发现2起以“套代购”形式进行走私的行政违法案件,偷逃应缴税额均在10万元以下。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