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阅读,一场立己达人的幸福之旅
作者|石鑫
人物简介:李志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到省级特级教师,从在全国轰动一时的“零作业”改革到“全学习”课程的构建,从名不见经传到影响力不断扩大,从个人自觉阅读到志愿影响全国各地更多教师阅读,进而共同推动阅读,在李志欣的成长经历中,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他主导转变了五所薄弱学校,使其步入优质学校的行列;他以阅读作为指导校长、帮扶学校的抓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长,撬动了数所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阅读搭建精神的天梯——我们一直在行动
然而,每每谈及这个话题,他却总是淡淡地笑称:“我不过是在阅读中,找到了一条立己达人的光明之路。”
沿着自主阅读的云梯“攀登再攀登”
“初恋般地选书,热恋般地读书,过日子般地写书。这是我阅读人生的真实写照。”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主办的以“阅读何以致用”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沙龙上,李志欣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嘉宾。
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在阅读中享受无限宽广的智慧。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热爱的生活,成长的生命,生存的道路。这是他一直笃信的“读书信条”。
他始终秉持“深度阅读”的策略,保持着每年30—50本书的阅读量。每读一本书,自觉链接已有认知结构,把读书心得与实践融合及时形成文字,做成公众号、简书,举办读书沙龙等方式,与大家分享;每读一本书,都伴随着思考、实践、再阅读、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让所学知识及时获得转化,生成阅读的成果。
不忘“立德、立功、立言”为人、为事、为学使命,一直是他阅读的动力。1992年起,唯一贯穿陪伴其三十年教育生涯的是书。他笃信:教师每天读书的姿态、递增的品质、持续的生长,就是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阅读,成就了他写书的梦想。迄今为止,他已出版论著十余部。其中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和《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跻身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2020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行列。他的论著畅销全国,成为众多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和心灵丰盈的工具书。
对于李志欣来说,读书更是一种灵魂的滋养。“我所阅读的每一本书,里面的思想精华都会化作灵魂的一部分,让自己的修为更加高贵,心灵更加自由,做事更加通透。”
“李志欣从乡村中学跻身北京名校,由不会写文章到作品发表和专著出版,抒写了一个传奇而又壮美的人生。这给校长和老师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每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是自己写就的,而自主自觉且又持之以恒的读书与写作,则是打开这一密码的钥匙。” 这是《中国教育报》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陶继新老师给出了他如此评价。
播撒专业阅读的火种点燃“质量引擎”
从一个人读,到带动更多人读,从随着兴趣读到一步步走向专业阅读,李志欣的阅读之路,像他的成长一样,也越走越开阔。
早在2007年,他就意识到,引导教师建设民间型“阅读自组织”。他认为,这种以教师自主阅读为驱动的专业发展的民间通道,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在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工作时,就成立了“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一群农村教师,于每个星期四晚上,自愿准时参加共同体的活动,开启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主题研究的共同生活。
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工志愿者活动,利用休息日走进农村家庭,研究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家长为孩子读书做好表率,鼓励在村文化大院建立阅读书屋,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到了经典方案。
2016年,李志欣在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工作时,引领教师自发组建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领袖成长俱乐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未来教师成长联盟”,每月组织一次读书论坛。同时,他主张把阅读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并指导教师制定“全学科阅读”课程行动方案,提出了专题阅读与方法渗透、课上与午间阅读、自由与联盟阅读、学校与家庭阅读、任务与活动结合的“五结合”策略,创新了阅读空间课程设计理念,图书馆、课堂上、走廊里,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时时、处处、人人”的阅读成为现实,从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2019年在学校开展了全市“全学科阅读”实践探索研讨会,成为全市通过“全学科阅读”实现“全学科育人”的“排头兵”。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还广泛吸收家长和社会各界朋友,利用节假日走进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大家喊出了“打开书,读吧;读了书,聊吧”阅读宣言,读书在校园里热闹起来。
读书加快了教师成长,职业倦怠悄然消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随之大幅度提升,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18年 5 月,北京市音像出版社录制了“身边的好学校”地铁宣传片。2019 年课程改革成果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让阅读的光芒照亮更远的远方
白天上班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晚上、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做好自己的“秘密研究——读书与写作”,引领、推动他人和群体的阅读行动——日前,这已成为李志欣的工作常态。
北京市密云区教委于2018年成立第二届名校长工作室,聘任李志欣担任工作室的领衔人。他深知,如果没有校长的阅读,便不会有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更不会有理想的教育。于是他果断决定,从推动校长阅读开始。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的校长们围绕自身发展定位,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名著研读,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2018年,学校帮扶对接张家口市蔚县桃花镇初级中学。李志欣与该校校长达成一个共识,教育精准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几个贫困学生捐资捐物上,最重要的是“扶人”“扶志”。在他的带动下,密云区和蔚县更多学校和名师工作室,也纷纷开始以推广阅读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工作,这一蝴蝶效应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3月,学校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大夏书系、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学术单位组织的线上或线下的阅读成长分享活动,累计参加读书活动200余场,受众约达十余万人。
“我尤其愿意应邀参加民间型教师阅读活动,为这些渴望成长的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哪怕是慕名联系到我的教师个人,如贵州、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海南等偏远农村、山区的老师,我都会热情地与之交流,送书给他们,用电话或微信,一对一鼓励他们坚持走阅读成长之路。”李志欣说,目前,他正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300余人一起推动阅读,旨在培养越来越多的阅读推广人。他坚信:立己达人的阅读,将是一场永远走不完的幸福之旅!
专题文如何集: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