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图片精选·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这是2月7日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当日,南纬74度56分,东经163度42分,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将填补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秦岭站以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命名。新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主体建筑面积5120平方米,为中国现有考察站里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新华社发(张体军 摄)
流失海外40年的丰邢叔簋重归祖国
这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丰邢叔簋。记者2月7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流失海外40年的丰邢叔簋已于近日平安抵京,重归祖国怀抱。丰邢叔簋于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一处西周晚期青铜器窖藏出土。这件国家一级文物1984年11月被盗,流失海外。2023年1月,国家文物局获悉丰邢叔簋现身美国纽约,于是启动流失文物追索程序。文物持有人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后,同意无条件将文物返还中国政府。
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除冰雪作业 保航班运行
2月5日夜,工作人员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对飞机进行除冰除雪作业。近日,受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影响,停机坪内的飞机不同程度出现结冰现象,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相关航司工作人员不间断用加热后的除冰液为飞机做“蒸汽浴”,除冰除雪,全力保障航班运行。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北京中轴线上观中国龙
1月24日,游客在北海公园内参观。在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可以领略千姿百态的“龙”形象。龙年春节将至,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增添了不少以“龙”为主题的节庆元素,为市民游客们带来一场贯通古今的“龙”文化之旅。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逛大集 购年货 热闹迎新年
2月4日,拉萨市城关区小昭寺路的年货市场人头攒动。春节临近,各地的年货市场生意红火。人们在大集上购买商品、采办年货,喜迎农历新年。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花饽饽飘香迎新春
2月5日,工人在辽宁省丹东市一车间制作迎接龙年的“龙糕”。一锅热气腾腾的花饽饽,寓意着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也承载着人们对新春的向往。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老虎沟里“打冰人”
2月6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车间职工在老虎沟隧道检查拱顶。老虎沟隧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由于昼夜温差大,每年冬季,渗漏的地下水在隧道内容易冻结冰柱和冰锥,如果清理不及时,会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为了确保春运期间行车安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车间职工加大检查频次,及时进行除冰工作,守护青藏铁路设备安全。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古特雷斯发表龙年新春致辞 感谢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
这张联合国网站2月6日提供的视频截图显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发表农历龙年新春致辞。古特雷斯当日发表农历龙年新春致辞,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坚定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进步表示感谢。
新华社发(联合国网站供图)
中企承建乌干达最大水电站发电并网
这是位于白尼罗河上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航拍画面(2023年12月14日拍摄)。2024年2月6日上午,随着乌干达国家电网调度中心下达并网指令,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参与融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项目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发电并网,标志着该国最大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发电并网目标。
新华社发(王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