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都不敢说的话,英国说了
报道称,日前英国向北约提出“建议”,要求组建远征军,向乌克兰出兵,并在该地区设立禁飞区,帮助乌克兰扭转颓势,重建防空力量。
按照计划,正在举行大规模演习的北约军队,事实上已经完成了集结和动员,接下来可以从罗马尼亚和波兰两个方向,向乌克兰派遣机动能力更强的野战部队。
从基辅到第聂伯河,从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直到整个乌克兰纵深区域,都将接受北约野战军部队的指挥,从而将乌克兰主力部队从一线解放出来。
另外,为了避免俄空天军对乌克兰纵深工事的打击,北约必须承担起乌克兰的防空重任,掩护乌克兰全面恢复军工生产,重新具备与俄军打持久战的能力。
当然,光是防守是不够的,北约将集中罗马尼亚军队以及摩尔多瓦军队,对德左地区进行打击,在该地区驻扎的俄军第14军所属部队,将成为重点打击目标。
再利用北欧部署的军事力量,牵制俄罗斯北方主力部队,尤其加强挪威和芬兰的军事部署,可对俄罗斯圣彼得堡方向形成明显的战略威慑。
2、芬兰成为北约一把“利剑”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加入北约,芬兰的军事发展就如同步入了快车道。
去年年底,芬兰防长安蒂·海凯宁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芬兰将开放15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
同时,芬兰还同意美军在其北部的铁路通道旁存储弹药,要知道,这些铁路与俄边境相通,此举,显然是为了帮助美军在军事领域对俄形成你“碾压”优势。
芬兰官员还表示,这份协议签署后,美军将获得永久驻扎在芬兰的权利,也可以制定相应演习计划。
成功“入约”后,芬兰还召集多个国家军队,聚集约20艘军舰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旨在提高海军联合作战能力,提高支持“东道主”的能力。
西方表示,这彰显了芬兰“捍卫北约安全”的决心。而这样的转变,一定会导致俄芬两国关系的变化,以及边境危机。
分析指出,这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对北约的敌对情绪,导致其加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核力量部署,进而增加核冲突的风险。
3、英国给出期限:今年5月前
但这,并不是英国会担忧的问题。
届时,北约将全面提高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会在乌境内建立军工厂,利用乌克兰的设备资源生产大量的武器弹药,支持乌克兰打击俄本土目标。
上述提到的北约野战军,不会直接参与和俄军的对抗,主要负责乌克兰的后方保卫工作。
之后还会接管乌克兰与白俄边境地区,对白俄形成多方面的战略威慑,从另一方面牵制俄罗斯。
英国方面表示,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在2024年5月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开始行动,目前,英国正在尝试说服北约成员国同意这一计划。
因为,乌军防线一旦溃败,就会直接杀到北约野战军面前,这可以破坏俄罗斯进攻能力,与此同时,还能解放更多乌军部队投入第一线。
到最后,俄军持续进攻能力将不复存在,北约也会接管乌克兰军队,最终结束俄乌冲突,实现三八线式的战场停火。
在这个情况下,有人好奇,俄军真正的底牌,是核武器,北约如此挑衅,难道不怕吃核弹吗?
4、黑海方向,美军已经参战?
在英国看来,俄罗斯虽然有世界第一核武库,但这并没有影响北约东扩,更没有影响美国和北约继续支持乌克兰。
而美国虽然拥有全球第二核武库,但也没有影响其在越南、阿富汗等战场的失败,甚至是在如今的中东局势中,美军也照样被的萎靡不振。
也就是说,英国认为,核武纵使具有强硬的打击能力,但谁也不敢轻易使用,目前战场仍然依靠的是传统军事实力。
有爆料称,事实上,美国侦察打击部队已经参战,在黑海、克里米亚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打击系统。
美智库称,在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美军早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比如在东欧,已经建立了爱国者防空系统,陆基宙斯系统以及萨德系统。
然而,俄罗斯也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俄罗斯副总理兼工业和贸易部长尼斯·曼图罗夫表示,未来几年,俄军还有新的军备计划推出。
普京和绍伊古已经下令,将继续增大火炮、无人机、坦克和装甲车的产量。
对俄罗斯来说,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之后,俄罗斯积攒多年的战略纵深所剩无几。
新的一年,美国加大军费投资,国会通过了 8860 亿美元国防开支法案,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通过了1600亿美元军事预算,别看金额差得多,要知道,俄罗斯武器制造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
可以说,美俄双方目前势均力敌,若执意开战,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