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片说省份的游戏,谁先来?”王稦话音刚落,台下的少年们就七嘴八舌抢答起来,“福建、黑龙江、山东……”
这个场景乍看和普通课堂无异,但这些“学生”都穿着带编号的蓝色或橙色马甲——他们是拘留所25周岁以下在拘青少年和看守所25周岁以下已判决青少年。而讲台上的“老师”王稦,则是一位青少年事务社工,长期在徐汇看守所和徐汇拘留所“驻所”工作。
“驻所”社工
“对我们‘驻所社工’来说,日常要通过访谈和团体活动的方式,为这些青少年提供法律支持、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和就业规划等服务,希望帮监所内的青少年度过当下危机,并在未来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区,回归社会。”王稦说,临近新年,除了平时开展的普法宣教、技能培训等专项活动,他也特地准备了一些新的减压活动,比如做游戏、做手工等等,希望以这种方式来缓解拘留所青少年的压力。
折纸是这场活动的高潮,对这群青少年来说,这是能接触到监所生活用品以外东西的难得机会。虽然作为“手工老师”的王稦并不是很擅长折纸,但少年们还是依葫芦画瓢,小心地对待着手中的小纸片。
除了经常策划这类活动,针对即将重返社会的青少年,王稦还会进行团体辅导,帮他们找到未来的生活目标。前些天,王稦邀请心理咨询师给这些青少年做沙盘游戏,希望帮他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的就业方向。没想到,在做沙盘的过程中,青少年们都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人想到自己误入歧途后家人对自己说的话,甚至掩面哭泣。
特殊的课堂
“每年要举办几十场活动,前期要策划构思,做课件,然后和民警协调活动开展方案,我自己还要试讲,活动结束后还要写评估材料,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痛苦。”王稦也有抱怨,但每当他看到青少年在活动上的热烈反响,听到青少年在课下向自己提出的种种诉求时,就又会想办法尽力多帮助他们一些,比如每次多给他们带一些小零食,为他们申请和家人通话的机会等等。
其实,从2016年开始,阳光中心徐汇社工站就发起了“心的启程”驻所服务,旨在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教育帮扶,为他们“灰色”的生活带来光亮。项目开展至今,已覆盖3800余人次。
与涉案青少年的“课堂”在拘留所不同,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观护帮教时,这个“课堂”会更生活化一些。在奉贤区启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春护航站”这一社检合作项目已经开展多年。社工们秉持“助人自助,让公益更有力量”的理念,帮涉案未成年人矫正行为,调适不良关系,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因为服务对象是未成年人,所以许多项目都从趣味出发。比如在丰收季,社工和志愿者会陪孩子们下农田、割水稻、摘蔬菜、烤红薯,让他们懂得如何用双手创造价值。劳动结束后,社工会组织大家将采摘的蔬菜送给阳光之家的残障儿童,孩子们也从中明白社会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有能力为他们献一份爱心。
项目负责人袁雯娜说:“有一个我们服务的小朋友变化特别大,这些年来,一直主动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她口中的“小朋友”,现在已经是一名21岁的小伙子了,名叫晓帅(化名)。晓帅在未成年时辍学,因打架斗殴被检察院逮捕,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观护帮教服务。
“这件事会对我以后创业有影响吗?”这是晓帅问社工陈志英的第一个问题。晓帅非常痴迷于美发行业,曾当过理发学徒,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老家开一家理发店,所以担心“案底”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陈志英了解情况后,先肯定了他的想法,但因为晓帅之前的学徒经验还不够使他成为一名独立的理发师,陈志英鼓励他精进手艺,练习剪发染发等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创业。在陈志英的指导下,晓帅非常努力,一边在网上学习着各种理发知识,一边四处寻找工作机会。最终,他成功留在一家理发店内,不久便正式成为理发师,这一干就是四年多,从“辍学的闲散青年”变成了“专业理发师”。
这些年,每到重阳节、雷锋日、新年这些节点,小帅都会去为社区的老人免费理发。“看到他从迷茫中找到自我,并回馈社会,我很为他高兴。”陈志英说,“帮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实现理想,无论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都意义重大。”
下一篇:国际油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