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多一秒,美军舰就完了
今年1月初,胡塞武装与美军对抗升级,美海军护航编队在首次拦截作战中,使用了密集阵近防系统,击落了一枚胡塞反舰导弹。
看似常规的一次作战,却透露出极其不寻常的信号。
此消息一出,外界顿时炸开了锅,要知道,近防系统最大有效射程通常只有2公里左右,是战舰最后的防御手段。
而密集阵系统又是现役所有类型的近防系统中,口径最小,有效射程最近一款,有效杀伤距离只有400-2000米左右。
也就是说,当密集阵系统开火并击落来袭导弹的时候,胡塞距离成功击沉美军舰,只有“一步之遥”,一不留神,舰船估计就得准备开始进行损管作业了。
在此次袭击过程中,胡塞导弹距离美军格雷夫利号不到1英里,这是什么概念呢?
假如胡塞使用的是“努尔”反舰导弹,按照其原型C802反舰导弹的数据作为参考,飞行速度约为0.8~0.9马赫,也就是272~304米/秒。
以0.8马赫的最低数值来计算,该导弹仅需5.8秒的时间就飞越1.6公里。
也就是说,当时美军舰距离导弹击中,只差了不到6秒钟,即使导弹被拦截,其爆炸产生的碎片,也会对舰体造成损伤。
2、美军防空网,形同虚设?
此前,美军曾在一测试中,密集阵打出了最大5486米的射程,分析指出,美军可能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拦截,大概有2-3次,最后直到导弹快要抵近的时候,才拦截成功。
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么密集阵在面对亚音速掠海飞行目标时,岂不是更加吃力?
毕竟,这还只是一枚导弹,如果下一次胡塞武装铺开饱和式攻击,密集阵还能兜得住吗?恐怕,连美军自己心里都没底。
此次袭击事件,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危险距离上拦截了胡塞导弹,而是美军舰,竟然能让导弹飞到了危险距离。
因为除了密集阵系统,该艘舰艇还有标准-2防空导弹构成的远程拦截能力,还有ESSM改进型海麻雀中程拦截系统,包括电子战设备和“努尔卡”干扰诱饵系统,可以构成近程软杀伤拦截能力。
按理说,无论如何,胡塞导弹怎么也飞不到密集阵系统拦截区域。
而且,美军在红海部署的军舰,可不止这一艘,而是有一整个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天上还有24小时进行监视侦察的E-2D,还有英国海军在一旁打配合。
占尽优势的美军,居然打的这么拉胯,这说明,美军的防空网,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
3、护航红海,不忘威慑亚太
更“要命”的是,防空网的漏洞,被胡塞武装发觉并利用。
美海军频繁执行外派任务,导致训练时间大大降低,整体作战能力甚至不及十年前,包括近3个月来,高强度的护航任务,已经让养尊处优的美军,感到精疲力尽。
而现阶段,美军的状态真的算不上好,面对步调缜密,持续给美军施加火力压制的胡塞武装,美军舰爆冷,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除此之外,美军更应该担心的是在其他方向的战略形势,尤其是亚太地区。
据消息称,美国和日本海自日前在菲律宾海举行了联合演习,旨在向中国以展示战力。美海军少将声称,此次演习,我们共投入了12艘军舰,这是一次绝佳的演练机会。
他对记者说,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威胁,我们训练有素的水兵,都可以在复杂和具有争议的水域进行作战,并发动致命袭击,活着完成任务。
通过此次行动,美国、日本和韩国进一步深化了三边关系,。
不难看出,除了中东局势,美军将更多的战略重心都部署在了亚太地区,将解放军视为极具威胁的“假想敌”。
但现实情况,恐怕不会像美军想象的那么顺利。
4、真正的对手,不是胡塞
胡塞武装打的再猛,但军事建设系统终究还是“0”,先进武器基本没有,只一个地区性的武装组织。
他们能够在红海问题上牵绊住美军,主要是因为他们足够豁得出去,而美军也心疼自己的高价值导弹,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否则,美军将在“不对称打击”的怪圈中一蹶不振,当然,这和红海是个“澡盆海”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放在亚太地区,形势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解放军“区域拒止”战略,被视为应对美航母直接介入台海的战术,其核心是构建了一个“反介入”火力网,在这个战术下,美军航母同样会遭到“不对称打击”。
其非对称性在于,解放军并不寻求与美军航母进行正面决战,而是试图通过威慑和瘫痪来达到战略目标。
除了解放军,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对手,还有一个。
他们拥有世界第二大遥感卫星星座,具备了对世界任意角落进行侦查的能力,还拥有大量远洋预警侦察及配套的远程打击手段。
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有能力发动一场由数十乃至上百枚导弹组成的“饱和攻击”,到时候,美军为数不多的优势,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