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新一年度聚焦三农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共28条。笔者在第四部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十九)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注意到一个老概念和一个新名词,分别是“种养循环”和“草光互补”。
01
种养循环
种养循环,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相结合的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畜禽粪便的特点设计的。畜禽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畜禽粪便,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如蚌埠2023发布的三起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典型案例中,分别因为未对肉鹅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通过管道直接排放至该处沟渠内;实施沼液还田时,由于操作不当农田内有部分沼液经雨水冲刷溢流至该处沟渠,造成沟渠水质超标;水泥地面堆放大量畜禽养殖粪污,未采取防雨淋、防溢流措施,而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对当地水环境质量带来影响。
(丰收的期待 ©李志)
另一方面,这些粪便经腐熟后又可以是肥沃土壤的有机肥料。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和微量元素,这些养分对作物生长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助于提高抗旱能力。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种养循环的完整表述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也就是说,实现种养循环,与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进而提升耕地质量,是相辅相成的。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是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给出的结论。根据《202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目前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估结果,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其中中、低等地占比为68.76%。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以及北方耕地盐碱化,涉及的耕地面积已达6.6亿多亩。若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来计算,“三化”所涉耕地面积已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1/3。
(吉林白城一望无际的稻田 ©李志)
守住了18亿亩基本农田红线,只是最最基本的,如耕地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则粮食安全保障也将难以为继。
笔者认为,一号文件把种养循环列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板块,不仅可以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也是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阶段性成效的积极肯定。
02
草光互补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是“草光互补”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首次正式亮相。
何为“草光互补”模式?“草光互补”生产模式是利用地面种植草场,在草场上空搭建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其最大的优势是对草原和上面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青海省卓尔山的草原风光 ©李志)
这是一项与国家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双碳”目标密切相关的发展模式。
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农用地的,应根据实际合理控制,节约集约用地,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光伏方阵用地不得改变地表形态”。
上述政策凸显了清洁能源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本土原生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可以有效避免因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而带来生态环境破坏、清洁能源“不绿色”的问题。
“草光互补”,包括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的探索和施行,体现了国土空间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是我国连续第21年通过这一文件聚焦“三农”议题,不论是文件中出现的老概念还是新名词,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
(注:本文为作者个人学习笔记,仅作参考分享)
文/Tammy 审/cherry 编/angel
参考资料:
[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附全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920326746089779&wfr=spider&for=pc
[2]18亿亩的红线守住了,但威胁子孙后代的是耕地质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746059594655384&wfr=spider&for=pc
[3]村超、村晚、科技小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名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885809535265781&wfr=spider&for=pc
[4]分区管理、鼓励“草光互补”,国家林草局明确光伏用草规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631048451491149&wfr=spider&for=pc
长按识别,加入中国绿发会【月捐人计划】
成为为地球、所有物种发声的【绿色大使】